时间 :2018-06-20 来源: Views:4679
今年7月,《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即将发布一周年。过去一年,市场曾因有关统一报告标准(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简称“CRS”)的出台,引起了私人财富市场的恐慌情绪。
然而短短一年时间,高净值人群对CRS的态度已经从“恐慌”转向理性评估其涉税风险,这也为9月的首次对外交换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提供了基础。
相关人士表示,CRS下的一系列尽职调查规则对纳税人或者账户持有人个人并没有直接影响,主要是对管理纳税人账户的金融机构设定了新的客户身份识别的合规要求。“随着政策的推进,高净值人群也开始更多关注涉税问题的合规性要求。”
资产税务筹划
香港和澳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一直致力提高税务透明度和打击跨境逃税活动。在5月加入《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后,9月1日《公约》将在香港和澳门生效。
6月,香港金融机构完成第一次涉税信息交换,9月香港将与其他参与国进行交换(最多可达70个以上的国家或管辖区)。而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和其他CRS的早期参与国已经进入第二个交换年。
《2017胡润财富报告》数据调查,目前大中华区拥有600万元人民币资产、千万元人民币资产、亿万元人民币资产和3000万美元资产的家庭数量和地域分布情况,包括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其中香港是高净值人群最密集城市,每34人中就有1人是千万富豪。
对此,一位国际税相关负责人建议,作为高净值人群来说,目前首先需要确定其税收居民身份,及评估自身金融资产所在地的具体规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谨慎合理安排涉税事宜。
始于2015年的CRS,首次提出之后,市场和金融机构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尽管许多税务管辖区在此之前已经实施了CRS,但鉴于中国当时并未颁布相关的法律及操作指引,且资讯交换平台并未开展,中国金融行业不少人士对进行金融账户涉税资讯自动交换的实际操作采取观望态度。
2017年5月,CRS准则在中国正式落地,中国金融机构也在积极研究CRS合规细节。税务机关重点针对公司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个人账户等开展了税务稽查。
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许多高净值人群的态度已经转变,在首次信息交换时间越来越临近之际,很多人都在了解中国版CRS的适用范围,包括如何把国内外资产、财务账户、私人公司的资讯定期实现自动交换。
反避税手段提升
在市场对CRS认识逐渐理性的基础上,CRS涉及的反避税监管也在不断强化。
6月19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明确指出拟增加反避税条款堵塞税收漏洞,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财政部部长就草案作说明时表示,草案参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反避税规定,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地避税、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个人所得税草案对反避税打击外,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严厉打击国际逃避税,充分发挥反逃避税对反洗钱的积极作用,同时运用好反洗钱机制,不断提高反逃避税的精准度”。
*本文转载自“中国经营网”,有删减
上一篇: 香港银行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下一篇: 香港公司总数超逾140万